1. 先打水后调味
肉馅要先"喝饱水"才能鲜嫩多汁:
分三次加入葱姜水(每次2勺)
顺时针搅拌到完全吸收
肉馅呈现黏稠拉丝状才算合格
小技巧:冬天用温水,夏天用冰水,这是控制肉馅温度的秘诀。我家表弟第一次学调馅时,硬是把半斤肉馅打成了一碗肉汤,现在想起来还是饺子界的笑柄。
2. 蔬菜要"先腌后挤"
对付爱出水的蔬菜有绝招:
切碎后先用香油拌匀封住切口
静置10分钟再轻轻挤掉30%水分
最后拌入肉馅能保持脆嫩口感
特别提醒:韭菜这种"水龙头"蔬菜,最好在包之前再拌入馅料。有次我妈贪方便提前两小时拌好,结果包出来的饺子个个像泡过澡。
3. 调味要"倒序操作"
正确的调味顺序应该是:
先放生抽、蚝油等液体调料
再加入胡椒粉、五香粉等香料
最后放盐和香油锁味
冷藏静置20分钟让味道融合
关键点:盐永远都是压轴出场!就像演唱会的大牌明星,要等所有暖场节目结束才亮相。我姑父不信这个邪,非要先放盐,结果那年春节的饺子被全家人评为"年度最柴奖"。
三、不同肉馅的"补水方案"
猪肉馅:
最佳搭档:花椒水
每斤肉馅可打入150ml水
秘诀:加一小勺白糖提鲜
牛肉馅:
需要:洋葱水
每斤最多吸收200ml
必加:半个苹果末软化纤维
羊肉馅:
最爱:胡萝卜汁
水量控制在120ml
关键:多放白胡椒粉去膻
素馅:
替代方案:香菇水
加入碾碎的嫩豆腐增加口感
点睛之笔:现磨芝麻粉
实测对比:按照这个方法调制的馅料,煮熟后咬开能明显看到汤汁,而直接放盐的馅料切开后干巴巴的像压缩饼干。邻居家小孩来我家吃饺子,一口气吃了15个,他妈说在家从来没见过这阵仗。
四、包饺子时的"急救措施"
万一失手调稀了馅料怎么办?别慌,老师傅们早有对策:
加料救援法:撒入适量面包糠或馒头渣
冷冻定型法:放冷冻室20分钟再包
外挂辅助法:用饺子皮多出来的边角料切碎拌入
最绝的是我姥姥的土办法:往馅里加一把干粉丝碎,吸水性一流还增加口感层次。不过要提醒的是,这些方法都算"亡羊补牢",最好还是从一开始就按正确步骤来。
五、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以为肥瘦三七开就是完美比例(实际要根据肉质调整)
拼命搅拌以为越久越好(过度搅拌会导致肉质变硬)
所有调料一股脑全倒进去(味道会打架)
迷信"祖传秘方"调料(基础做好了根本不需要)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为了让馅料更"弹",居然往里面加小苏打!结果煮出来的饺子带着一股肥皂味,这创意我给零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