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朝鲜族主要是19世纪后半叶移居中国境内的朝鲜半岛移民的后裔。清政府为了应对沙俄对东北领土的威胁,开始逐步开放东北边疆,吸引了不同族群的大规模进入。同时,朝鲜半岛在1860年代遭受了自然灾害和农民起义的困扰,导致大量朝鲜半岛灾民越过图们江和鸭绿江,涌入中国东北地区。
据记载,到了公元1879年前后,吉林和辽宁两省的通化、本溪、丹东和抚顺等地已经安置了8000多户、3万余名朝鲜半岛移民。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了越垦局,要求朝鲜半岛移民剃发易服,领照纳租,并按照中国国民的标准对待他们。
然而,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大批不满日本统治的朝鲜半岛民众再次逃离,许多人涌入中国境内。在中国东北,一些朝鲜半岛反日团体建立了反日基地,进一步促使朝鲜半岛民众移居中国境内,以逃避日本统治。到了1920年前后,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半岛移民已经达到了约40万人。甚至在1920年10月5日,日本军队曾入侵中国吉林延边周边地区,对朝鲜半岛移民建立的武装进行打击,导致大量朝鲜半岛移民和中国人丧生。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多数朝鲜半岛移民是为了逃离日本统治而来,其中一些人甚至为了进行反日活动而来,但也有部分朝鲜半岛移民被日本人裹挟而来,为日本殖民东北地区提供劳动力。
当时的中国东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朝鲜半岛移民的融入。东北政府投资建设了朝鲜半岛移民的学校,并将他们纳入中国的教育体系。此外,入籍中国的朝鲜半岛移民被允许拥有土地,并获得自治权,以便更快地融入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朝鲜半岛移民逐渐形成了入籍中国的共识,朝鲜半岛移民的反日团体也积极鼓励他们入籍中国,从而
进一步促进了朝鲜半岛移民向中国朝鲜族的转变。
然而,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侵占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向东北朝鲜族同胞发出了呼吁,号召他们与中国民族团结起来,一同罢工、罢市,甚至武装起义,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一呼声引发了广泛的响应,朝鲜族民众积极参与东北地区的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开展对日本的武装斗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有6.3万朝鲜族青年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另有10多万人参加地方民兵等组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共同的斗争中,中国朝鲜族与其他民族形成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真正融入了中国的多民族大家庭。目前,中国朝鲜族的人口总数约为170万人,在中国56个民族中排名第16位,展示出了他们在中国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总结而言,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历史联系深厚,从古代移民到近代移民,朝鲜半岛的人民一直与中国密切相连。在面临外部压力和共同敌人的威胁下,朝鲜族民众积极融入中国社会,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解放献出了宝贵的贡献。他们的故事是中朝两国友谊的生动写照,也见证了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共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