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

在美国,投资银行往往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商业银行分离而来,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证券。美国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发生在1929年的大股灾之后,当时联邦政府认为投资银行业务有较高的风险,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禁止商业银行利用储户的资金参加投行业务,结果一大批综合性银行被迫分割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银行分割为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摩根士丹利以及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摩根大通。但在欧洲,各国政府一直没有颁布这样的限制,投资银行业务一般都是由商业银行来完成的,所以形成了许多所谓的“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或商人银行(Merchant Bank),如英国的巴克莱集团和汇丰控股、瑞士的瑞银集团、德国的德意志银行、法国的法国巴黎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等。

投资银行业务的利润率一般是很高的。以最常见的股票发行业务为例,投资银行一般要抽取2-5%的佣金,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发行价值10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银行就要抽取2-5亿美元的佣金。债券发行业务的利润相对较少,但风险也较小。除此之外,并购与清算是投资银行近年来的主要利润增长点,近年来欧美发生的大型兼并案,背后往往都有投资银行的推波助澜。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投资银行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并购风潮席卷美国金融界,出现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即JP摩根)、美国银行等大型金融集团,它们都希望进入相对利润丰厚的投资银行领域;另一方面,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与证券分析业务离得太近,许多投资者和媒体认为[谁?],投资银行雇用的分析师难以保证独立性,从而对投资银行的商业道德产生了怀疑。但是,如果投资银行和证券分析业务真的完全分离,投资银行业务将成为无源之水,证券分析业务则将丧失丰厚的利润提成,两者都难以生存。[来源请求]相比之下,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有先天优势,它可以利用与各大企业的存款、贷款关系网争取到许多客户,不用像传统的投资银行那样依靠证券分析和咨询吸引客户。商业银行拥有更充足的资金和更良好的信誉,它们主要缺乏的是投资银行领域的业务经验。

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的独立投资银行或被收购(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贝尔斯登),或转型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业务以吸收存款并受美联储监管(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国传统五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已全部转型或被收购。

相关推荐

《燕云十六声》佛光顶之一辟邪钱袋任务攻略
樱木町附近
365bet体育投注在线

樱木町附近

📅 07-01 👁️ 3624
没有找到站点
中爱365APP

没有找到站点

📅 07-03 👁️ 5782